近年來,德國提出基于信息物理融合思維的“工業4.0”計劃,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2015年5月18日,我國也正式發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成為中國版“工業4.0”計劃,也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檢驗檢測作為高技術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的一種重要業態,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國政府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突破口。
質檢總局科技司日前在廣東珠海召開的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模式創新研討會,即是跟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及“中國制造2025”規劃,主動探索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模式創新,實現檢驗檢測機構轉型升級。此次會議是要號召檢驗檢測行業學習電商經驗、利用“互聯網+”創造一種全新檢驗檢測服務模式,探討在用戶核心體驗、檢測檢驗產品電子商務應用、互聯網先進技術應用等方面尋求新突破,實現用戶自組織、線上線下一體化,促進檢驗認證資源配置優化、行業健康發展。
一、探索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模式的意義
現代檢驗檢測活動是商品交換活動中供需雙方出于各自利益需要,或產品質量判定,依托技術機構按相關標準、方法對產品進行檢驗、測試的活動。目前,國內大部分檢驗檢測機構因兼有公益性特質,普遍以政府監管的單向模式開展檢驗檢測業務。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產品質量意識不斷加強,以及物聯網、云計算、虛擬制造等新技術及互聯網思維的大規模應用,催生出更廣闊的檢驗檢測市場。探索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檢驗檢測服務模式,將是加快檢驗檢測認證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創新服務手段的有益嘗試;也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改革,開展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整合改革的重要手段。
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模式創新是落實《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實施意見》的內在需求;是檢驗檢測機構確立自身市場主體意識的重要手段,提升核心綜合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檢驗檢測機構實現行業品牌建設創新革命的現實需要。針對現有檢驗檢測行業發展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能力不足、面臨國外檢測巨頭挑戰等問題,基于開放、合作、創新、高效、專注、極致、口碑、快速等互聯網思維的檢驗檢測服務模式創新能夠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能力建設和轉型升級,便于為客戶提供更加精準、快速、便捷的檢驗服務。
二、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模式需解決的問題
(一)用戶體驗與參與
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模式應以用戶為核心,讓用戶全程參與檢驗檢測產品服務的規劃、開發,到檢驗檢測的過程。借鑒B2B模式、O2O等模式將傳統的檢驗檢測機構-用戶渠道升級為去中心化的、用戶自組織、自涌現、自生成、信息共享的平臺空間。
(二)極致服務模式
關注用戶群體的小批量差異化的產品服務需求,并將這種需求轉化成實體的產品、服務并實現產品、服務本體低成本擴張的目標。
(三)數據可信度
作為互聯網思維中的兩大特點之一,“數據分析”與“用戶核心”同等重要。在跨平臺移動檢測中,跨區域的不同平臺要進行用戶數據的交換,在進行數據流分析與快速反應中,商業模式平臺、現代檢驗檢測物聯網、跨區域平臺等要進行用戶數據、檢驗資源信息的交換、核對、更新。上述數據交換的成功實現要求平臺具備高穩定性、高可靠性,在這種前提下,應保證各平臺對接接口的一致、保證交換數據的可信度,這將是現代檢驗檢測數據處理方面的關鍵技術所在。
三、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模式的特征
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模式創新應具備以下特征:
(一)以用戶為核心
互聯網+檢驗檢測與傳統檢驗檢測的區別在于:現代模式的互動性和基于網絡技術的整合能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代檢驗檢測商業模式不僅僅指用戶與檢測機構之間形成的業務關系,更是一個社會交往平臺,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空間。在這種思維下,檢驗檢測模式不應再局限于機構-用戶的單向信息傳播、用戶-機構的單向業務形成,更應把它放在整個社會運作方式和消費者行為改變的背景下來思考和布局。打造一個滿足消費者社會需求的平臺和空間,在其中不著痕跡地實現檢驗檢測服務目標。
(二)專注于產品、服務、管理、資源配置
采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現代檢測檢驗產品服務的互聯網生產方式、實現檢驗檢測管理和資源的配置十分重要。這要求將復雜邊際(檢測對象、用戶需求等差異化)轉化為產品服務切入點,制定差異化檢驗方案,從而建設專一極致、低成本的新型檢驗檢測服務;同時要打造現代檢驗檢測物聯網,匯總檢驗資源并合理有效配置和調度,做到全面感知、預測趨勢、優化決策、實現精確管理。
(三)跨平臺跨區域的移動檢驗檢測服務
跨平臺移動用戶數據整合,可以將不同檢測機構、區域平臺在以往檢驗檢測過程中搜集到的用戶信息跨平臺整合到一起并且進行分析。這是移動互聯檢測的數據基礎,也是檢驗檢測大數據應用的基礎,同時有助于檢驗檢測體系向跨地域的物聯網發展。
(四)虛實結合的檢驗檢測流程
線上線下檢測技術的相輔相成,才是互聯網思維在現代檢驗檢測技術中的真正體現。線上技術能夠為檢驗檢測過程提供高效、便利、低成本的數據處理分析服務,前提基礎是需要獲得線下實體檢驗資源所采集的用戶設備檢測數據。
(五)數據流分析及快速反應
在檢驗檢測服務產生的大數據中分析、尋找規律性,建立可靠的商業模型,專注于對客戶的快速反應。
(六)精準推送及量身定制
檢驗檢測機構不僅要以可靠、公正服務于客戶,更要讓客戶參與到檢驗檢測活動中來,讓客戶從參與者變為信息傳播者。比如可以為客戶量身定制檢驗報告,根據客戶選擇或者機構推薦的指標整理出訂制的檢驗菜單;在檢測報告上可以看到商品信息,通過手機掃描等方式鏈接到商品頁,為客戶帶來精準的實時便利。
(七)低成本模式及口碑推廣
新的商業模式應把能使用的內、外各要素整合起來,實現客戶價值******化,通過低成本運作,形成一個完整高效的運行模式。同時,高性價比的優質服務可以讓客戶對檢驗檢測機構權威性、公正性進行口碑傳播,實現口碑的良性循環。
在檢驗檢測服務轉型升級、檢驗檢測機構整合改革的大背景下,相信通過構建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新模式,搭建一個用戶自組織的、集檢驗檢測服務量身定制、供需對接、線上線下無縫連接的綜合服務平臺,讓雙方在平臺上快速便捷地達成交易;同時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虛擬儀器等互聯網衍生手段革新檢驗檢測技術,打造全新檢驗檢測模式,優化資源配置,節省檢測成本;利用平臺和革新技術支撐建立平臺與用戶和合作方多主體共贏互利的生態圈,最終可以實現現代檢驗檢測服務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 劉 展 齊道輝 ,作者單位:質檢總局科技司)
新聞來源:http://www.aqsiq.gov.cn/ztlm/2014/rzjgzh/xtdt/201507/t20150702_443983.html